益智教育网

思维思考孩子,2025年如何培养?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重要的问题。“思维思考孩子”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思维思考孩子,2025年如何培养?-图1

  1. 我们如何思考“孩子”这个概念本身?(即我们对儿童的整体认知、观念和理论)
  2. 我们如何“用思维”去思考一个具体的孩子?(即我们如何观察、理解、引导和培养一个具体的孩子)

这两个层面紧密相连,我们对“孩子”的整体观念,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待每一个具体孩子的方式。


我们如何思考“孩子”这个概念?(儿童观的演变)

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在人类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它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变迁。

古典时期:作为“小大人”或“财产”

  • 观点: 在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漫长的中世纪,儿童被认为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不具备独特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模式,以尽快融入社会。
  • 延伸: 在一些文化中,孩子更是家庭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作为“有尊严的个体”

  • 观点: 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思想家们(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他们有其独特的天性、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教育应顺应自然,而非强行灌输。
  • 核心转变: “儿童”作为独立的概念被发现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 观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心理学的发展,使儿童研究成为一门科学,普莱尔(Preyer)的《儿童心理》、霍尔(Hall)的“复演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都试图从科学角度解释儿童的心理、行为和成长轨迹。
  • 核心转变: 儿童的发展被看作是一个有规律、有阶段的科学过程。

当代社会:作为“有潜能的、多元的、需要被赋权的个体”

  • 观点: 现代儿童观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 潜能导向: 每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和引导,而不是塑造。
    • 多元智能: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成功有多种路径,每个孩子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
    • 权利主体: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他们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他们的声音应被倾听和尊重。
    • 生态系统观: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孩子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社区、文化等整个环境系统的影响。

我们如何“用思维”去思考一个具体的孩子?(实践应用)

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一个“有思维的”思考者,会运用以下框架来理解和引导他/她,而不是简单地凭感觉或经验反应。

从“评判者”到“观察者”

  • 低阶思维(评判者):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真笨,这么简单都不会。”
  • 高阶思维(观察者): “我注意到,当任务难度增加时,他开始烦躁并放弃,他刚才尝试了三次,但都失败了,看起来很沮丧。”
  • 关键区别: 观察是客观描述事实,不带价值判断,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

从“行为”到“意图与需求”

  • 低阶思维(只看行为): “他又在打人了!必须立刻制止!”
  • 高阶思维(探究意图): “他为什么打人?是因为他想要那个玩具但不会表达,还是因为他感到被侵犯了,或者是在模仿什么?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想要’、‘需要帮助’还是‘需要空间’?”
  • 关键区别: 行为是冰山一角,水面下是孩子的意图、情绪和未被满足的需求,理解了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固定标签”到“成长性思维”

  • 低阶思维(固定标签): “他就是个内向的孩子。” “她天生没有艺术细胞。”
  • 高阶思维(成长性思维): “他现在在社交上比较谨慎,这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和建立安全感,我们可以创造一些低压力的社交机会,帮助他慢慢练习。” “她现在对画画不感兴趣,也许是我们还没找到能点燃她热情的主题或方式。”
  • 关键区别: 成长性思维相信能力和性格是可以通过努力、策略和正确的引导而发展的,这给了孩子和我们自己无限的可能性。

从“单一归因”到“系统思考”

  • 低阶思维(单一归因): “都是因为手机/游戏,孩子才变成这样的。”
  • 高阶思维(系统思考): “孩子沉迷手机,可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同伴陪伴或有趣的线下活动,这涉及到家庭互动模式、学校压力、同伴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
  • 关键区别: 孩子的问题是系统问题的体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效果不佳,看到整个系统,才能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教导者”到“引导者与赋能者”

  • 低阶思维(教导者): “你应该这样做……”“我教你……”
  • 高阶思维(引导者): “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你有什么想法?” “如果这样做,你觉得会发生什么?” “我们一起试试看,好吗?”
  • 关键区别: 引导者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找到答案,这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这是比知识更宝贵的财富。

“思维思考孩子”意味着:

  • 在观念上, 我们将孩子视为一个不断发展、拥有独特潜能、值得尊重的独立个体
  • 在实践中, 我们努力做到客观观察、深入理解、系统思考,并最终赋能于孩子,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放下成见,保持好奇,用智慧和耐心去陪伴一个生命独特的成长旅程,这不仅是为人父母或为人师者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下一代时应有的基本素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