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初一上几何思维导图,怎么画才能帮孩子吃透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几何知识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初一上几何

核心目标: 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判定和计算,学会逻辑推理。

初一上几何思维导图,怎么画才能帮孩子吃透知识点?-图1


第一分支:图形的初步认识

1 多姿多彩的图形

  • 几何图形:
    • 立体图形: (占有一定空间)
      • 常见类型:柱体(如长方体、圆柱)、锥体(如圆锥、棱锥)、球体。
      • 视图:从正面、上面、左面看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
      • 展开图:将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得到的平面图形。
    • 平面图形: (在同一平面内)

      常见类型:三角形、四边形、圆、线段、角等。

  • 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 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
    •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是平面图形。

2 直线、射线、线段

  • 定义:
    • 直线: 向两方无限延伸,无端点。
    • 射线: 在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有一个端点。
    • 线段: 直线上两点及其之间的部分,有两个端点。
  • 表示方法:
    • 直线:直线 AB 或直线 l
    • 射线:射线 OA (端点O在前)。
    • 线段:线段 AB 或线段 a
  • 性质与公理:
    • 直线的性质: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线段的中点: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 比较与计算:
    • 比较方法: 叠合法、度量法。
    • 和、差、倍、分: 线段的长度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3 角

  • 定义:
    •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 也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 表示方法:

    ∠AOB, ∠1, ∠α 等。

  • 角的分类:

    按大小:锐角 (0° < ∠α < 90°)、直角 (∠α = 90°)、钝角 (90° < ∠α < 180°)、平角 (∠α = 180°)、周角 (∠α = 360°)。

  • 角的度量:
    • 单位:度 (°)、分 (′)、秒 (″)。
    • 换算:1° = 60′,1′ = 60″。
    • 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 角的比较与运算:
    • 比较方法: 叠合法、度量法。
    • 和、差、倍、分: 角的度数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 角的平分线: 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射线。
  • 余角和补角:
    • 定义:
      •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 性质:
      •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 目的: 巩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步骤: 设计 -> 画展开图 -> 剪裁 -> 折叠 -> 粘贴。

第二分支: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 邻补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 性质:邻补角互补(和为180°)。
  • 对顶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性质:对顶角相等
  • 垂线:
    • 定义:当两条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性质:
      •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 平行线

  • 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公理与推论:
    • 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平移:
    •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 性质:
      •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第三分支:三角形 (初步)

(注: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点和难点,初一上学期通常只学习最基础的概念和最简单的性质,更深的内容(如全等、勾股定理)会在下学期学习。)

1 三角形的边

  • 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 基本要素: 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 三边关系: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 高:
    • 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 特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它们所在直线必交于一点(垂心)。
  • 中线:
    • 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 特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一点(重心),且重心将中线分为2:1两部分。
  • 角平分线:
    • 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 特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一点(内心)。

3 三角形的内角和

  • 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 推论: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四分支:几何入门核心思想与方法

1 逻辑推理基础

  • 定义: 说明一个术语或名词的意义的语句。
  • 公理: 人类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需要证明的真命题。
  • 定理: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
  • 证明: 推理的过程。
  • 几何语言: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

2 数学思想方法

  • 数形结合思想: 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或用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
  • 分类讨论思想: 当图形位置关系不确定时,需要分情况讨论(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转化思想: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如:通过作辅助线构造新图形)。

如何使用这份思维导图

  1. 课前预习: 快速浏览整个导图,了解本学期几何的整体框架和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课堂学习: 在老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回到导图中对应的位置,补充细节、例题和解题方法。
  3. 课后复习: 合上课本,尝试自己画出这份思维导图,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忘记的部分,再翻开课本复习。
  4. 考前冲刺: 以这份导图为纲,逐个分支、逐个知识点地进行回顾,确保没有遗漏。
  5. 建立联系: 思考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和差”有什么关系?“三边关系”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这份详细的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初一上学期几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