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也是浙大计算机学院每年考研和保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要说“哪个导师好”,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好”的定义因人而异,一个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学术上追求极致的“大牛”,可能不适合只想顺利毕业、找工作的学生;而一个性格温和、项目多、愿意放水的老师,可能又满足不了有志于学术深造的学生。

选择导师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你需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再去寻找与之匹配的导师。
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为你系统地梳理如何选择浙大计算机学院的导师,并提供一些具体方向和查询方法。
第一步:明确你的需求和定位
在选择导师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未来发展方向?
- 学术深造(读博/进学术界):追求顶会论文、学术声誉、有前沿课题,导师需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强大的学术圈子和指导博士生的经验。
- 工业界就业(进大厂/创业):关注实际项目经验、工程能力、实习机会,最好有与工业界紧密合作的实验室,或者导师在业界有影响力。
- 体制内/考公:对科研和项目要求不高,希望毕业顺利,导师相对“好说话”,能按时毕业。
-
个人性格和能力?
- 抗压能力强,追求卓越:可以适应“push”型导师,节奏快,要求高。
- 喜欢稳定,希望工作生活平衡:更适合“佛系”或温和的导师,压力相对较小。
- 动手能力强,喜欢做项目:寻找项目多、横向合作多的导师。
- 理论基础扎实,喜欢探索未知:寻找偏理论、算法研究的导师。
-
对导师的期望?
- 指导风格:是“放养式”还是“圈养式”?前者给你自由,后者管得细。
- 毕业要求:对论文(CCF A/B类)、专利、项目有什么硬性要求?
- 资源支持:是否能提供充足的GPU算力、科研经费、出国交流机会?
第二步:了解浙大计算机学院的“大牛”们(按领域和风格)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CST)师资力量非常雄厚,这里按主流研究方向列举一些代表性导师(排名不分先后,且信息可能随时间变化,请务必核实最新情况)。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这是浙大计算机的王牌方向,竞争也最激烈。
-
周志华 (Zhou Zhihua)
- 机器学习领域的“南周北张”之一,AI领域的传奇人物。
- 风格:学术天花板,要求极高,以培养顶尖学术人才为目标,他的学生(“周班”)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享有盛誉。
- 适合人群:有志于在机器学习理论领域做出开创性工作,目标直顶会(NeurIPS, ICML, ICLR等)和未来读博的顶尖学生,难度极大,但回报也极高。
- 注意:周老师本人主要在南京大学,但与浙大紧密合作,有联合培养项目。
-
何晓飞 (He Xiaofei)
- “大神”级人物,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
- 风格:学术与产业结合的典范,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等,资源丰富,项目多,对学生要求高,但能接触到业界最前沿的实际问题。
- 适合人群:既想做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又对工业界应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
庄越挺 (Zhuang Yueting)
-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多媒体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
- 风格:学术行政双肩挑,研究方向广泛,包括多媒体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资源多,平台高。
- 适合人群:希望在一个大平台上发展,对多媒体和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
刘兵 (Liu Bing)
- AI领域新星,研究兴趣广泛,包括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因果推断等。
- 风格:年轻有为,学术产出高,指导学生认真,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选择。
- 适合人群:对前沿AI算法感兴趣,希望快速进入科研状态的学生。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
周昆 (Zhou Kun)
- 国内图形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 风格:学术大牛,要求严格,在图形学、几何处理等领域成果卓著,实验室氛围浓厚,学生非常出色。
- 适合人群:对图形学有强烈热情,立志于在图形学领域深耕的学术型人才。
-
耿卫东 (Geng Weidong)
- 计算机动画与游戏领域的专家。
- 风格:项目经验丰富,与工业界联系紧密,尤其在游戏和影视特效方面有深入研究。
- 适合人群:喜欢游戏、动画,希望将技术应用于娱乐产业的学生。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
-
庄越挺 (同样在上面提到,其研究也涉及系统)
-
吴春明 (Wu Chunming)
- 网络与分布式系统专家。
- 风格:经验丰富,在数据中心网络、云计算等领域有深厚积累,项目多,与华为等大厂合作紧密。
- 适合人群:对底层系统、网络架构、云计算感兴趣,希望进入大型互联网公司或网络设备公司的学生。
-
丁贵广 (Ding Guiguang)
- 多媒体计算与网络专家。
- 风格:项目导向,研究内容偏向多媒体内容的分发、处理和网络应用。
- 适合人群: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应用开发感兴趣的学生。
理论计算机科学
-
金连文 (Jin Lianwen)
- 模式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专家。
- 风格:学术功底扎实,在NLP、模式识别领域有很高造诣,实验室成果斐然。
- 适合人群:对NLP、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等方向感兴趣的学生。
-
陈为 (Chen Wei)
- 数据可视化专家。
- 风格:交叉学科,将计算机科学与可视化艺术结合,研究新颖有趣。
- 适合人群:对数据可视化、人机交互、艺术计算感兴趣的学生。
网络与信息安全
- 任奎 (Ren Kui)
- 网络安全领域的“扫地僧”。
- 风格:低调但实力超群,在Web安全、物联网安全、数据隐私等方面研究深入,成果丰硕。
- 适合人群:对网络安全、攻防技术、数据隐私保护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第三步:如何获取导师的准确信息?
-
官方网站:这是最权威的渠道。
-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官网 -> “师资队伍” -> “师资名录”,这里可以找到所有老师的官方简介、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在研项目、联系方式(通常是邮箱)。
-
学术数据库:了解导师的真实科研水平。
- Google Scholar (谷歌学术):搜索导师姓名,查看其论文发表情况、引用量,高引用率、发表在顶刊顶会的论文是硬指标。
- DBLP / IEEE Xplore / ACM Digital Library: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数据库,可以精准查找导师的会议和期刊论文。
-
实验室官网:了解实验室文化和氛围。
很多导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网站,上面会有更详细的介绍、学生成果、实验室活动等,这是判断“风格”的好地方。
-
学长学姐/内部渠道:获取最真实的一手信息。
- 知乎、CSDN、GitHub:搜索“浙大+导师名字”或“浙大+实验室名字”,有时能找到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
- 联系目标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导师的论文致谢、学术会议等找到他/她的学生,发一封礼貌的邮件,询问实验室的情况、导师的指导风格、毕业要求等,大部分师兄师姐都愿意提供帮助。
-
学术会议:如果有机会,参加学术会议是接触导师的绝佳方式,可以在会议上聆听他们的报告,并在茶歇时主动交流,留下印象。
总结与建议
| 导师类型 | 优点 | 缺点 | 适合人群 |
|---|---|---|---|
| 学术大牛 | 平台高、资源多、学术圈广、利于读博和进学术界 | 要求极高、压力巨大、“push”型、可能无暇顾及每个学生 | 有志于学术、抗压能力强、追求卓越的顶尖学生 |
| 产业大佬 | 项目多、实习机会好、能接触业界实际问题、就业路子广 | 可能对学术成果要求相对较低、部分项目偏工程化 | 目标明确想进工业界、喜欢做项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
| 温和/项目型 | 毕业压力相对小、师生关系融洽、能学到实用技术 | 学术平台和资源可能有限、未来发展天花板相对较低 | 只求顺利毕业、工作生活平衡、对学术无强烈追求的学生 |
给你几点忠告:
- 不要只看名气:名气大的导师不一定适合你,一个刚评上副教授的青年学者,可能比一位资深院士更能给你直接的指导。
- 提前联系:在确定报考或保研意向后,尽早给心仪的导师发邮件,邮件内容要简洁明了,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科研兴趣和为什么想加入他的实验室。
- 匹配最重要:选择一个“你崇拜他,他也欣赏你”的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最理想的状态。
- 实地感受:如果条件允许,来浙大校园走走,感受一下氛围,甚至可以尝试“蹲点”旁听一下目标导师的组会。
祝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位“神仙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