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形象思维到底是什么?它与抽象思维有何本质区别?

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形式,它以直观形象、表象为基本单元,通过联想、想象、整合等方式进行思考与创造,与抽象思维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不同,形象思维更侧重于对具体事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动态过程等的感知与重构,是连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在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领域,形象思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在于“以形思事”,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理解抽象概念、解决复杂问题或表达内在情感。

形象思维到底是什么?它与抽象思维有何本质区别?-图1

从心理学角度看,形象思维的基础是“表象”,即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再现,当人们看到一只猫时,脑海中会浮现出猫的外形、动作、叫声等特征,这些特征组合起来就是关于猫的表象,形象思维正是通过对这些表象的加工——如分解、组合、夸张、类比等——形成新的形象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儿童在认识“圆形”时,并非先理解抽象的几何定义,而是通过联想太阳、皮球、车轮等具体事物的圆形表象,逐步构建对“圆”的认知,这一过程就是形象思维的典型体现。

形象思维并非简单的“看图说话”,而是具有复杂的心理机制和创造功能,它通常包含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形象感知,即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获取外部事物的具体特征,形成初步印象;二是形象记忆,将感知到的形象储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三是形象创造,对已有表象进行重组、升华,生成新的形象或解决方案,以艺术创作为例,画家在创作风景画时,首先通过观察感知山水的形态、色彩、光影(形象感知),再调动记忆中积累的山水表象(形象记忆),最后通过艺术加工将不同场景的元素组合,融入个人情感,形成独特的画面(形象创造),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形象思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科学研究中,形象思维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辅助,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曾想象自己“骑在一束光上旅行”,通过这种具体的形象化思考,他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最终构建出抽象的理论模型,这种“思想实验”本质上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产物——通过形象化的场景模拟复杂物理过程,再通过逻辑推理提炼科学规律,下表展示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多个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其特点:

维度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基本单元 表象、具体形象 概念、符号、公式
思维方式 联想、想象、整合、类比 判断、推理、归纳、演绎
依赖基础 感性经验、直观感知 逻辑规则、抽象概念
表达形式 图像、画面、场景、艺术作品 语言、公式、理论体系
适用领域 艺术创作、工程设计、儿童认知、日常决策 科学研究、哲学论证、数学推导、法律分析
创造性表现 生成新形象、艺术创新、直观问题解决 构建新理论、逻辑体系创新、抽象问题解决

形象思维的能力并非天生固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逐步提升,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多样,通过观察生活细节积累表象储备,多进行绘画、手工等视觉化创作,阅读时在脑海中构建场景画面,学习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抽象信息转化为图形化表达等,值得注意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协同工作的,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先通过形象思维打开思路,再通过抽象思维深化分析,最终实现创新突破,建筑师设计建筑时,先用草图勾勒建筑形态(形象思维),再通过力学计算确保结构安全(抽象思维),二者结合才能完成优秀的设计。

形象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它以具体形象为载体,通过感知、记忆、创造等环节,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激发创造灵感、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科学家的发现,还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理解并善用形象思维,不仅能提升个人创造力,也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关问答FAQs

问: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哪个更重要?
答: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没有绝对的“重要性”差异,二者是互补协同的关系,形象思维擅长处理具体、直观的问题,能快速激发创意和感性认知,适合艺术创作、初步构思等场景;抽象思维则擅长逻辑分析和理论构建,适合科学研究、复杂问题解决等场景,实际生活中,多数任务需要二者结合:例如工程师设计产品时,先用形象思维构思外观和结构,再用抽象思维进行功能验证和优化,培养两种思维的能力并学会灵活切换,比单纯比较“哪个更重要”更有意义。

问:儿童如何通过形象思维学习更有效?
答: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利用形象思维设计学习方式能显著提升效果,具体方法包括:①多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例如用水果模型学习数学加减;②鼓励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如通过“小超市”游戏学习货币计算;③引导孩子用绘画、手工表达想法,将抽象知识(如古诗意境)转化为具体画面;④结合生活经验举例,例如用“排队”理解“顺序”概念,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将抽象知识与具体表象联系,降低理解难度,同时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年龄增长,再逐步引导孩子向抽象思维过渡,实现思维的均衡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