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哪个分支对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最实用?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同组成部分因其关注领域和实践指向的差异,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实用性”,马克思主义并非单一的教条,而是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核心组成部分的完整理论体系,其“实用性”需结合具体历史条件和实践需求来评判,从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看,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构成了最具实用性的理论基石,二者共同为理解社会规律、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哪个分支对解决当代现实问题最实用?-图1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实用”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这一理论并非抽象的哲学思辨,而是为分析现实社会提供了“解剖刀”,在理解当代社会问题时,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面对贫富分化问题,它引导人们探究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分配等经济根源;分析技术变革对社会的影响时,它关注生产力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如何推动生产关系调整,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分析框架,帮助人们穿透社会现象的表层,把握问题的本质,在实践层面,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理论必须与具体实际结合,中国共产党将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这一理论实用性的生动体现——从农村包围革命道路的选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再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无不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实用工具”,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工人创造的价值中,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以工资形式返还,剩余部分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剩余价值,这一理论不仅深刻解释了资本积累、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等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根源,更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经济依据,在当代,尽管资本主义形态发生新变化,剩余价值理论仍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在“平台经济”中,算法管理下的劳动者看似“自主”,实则仍处于被剥削地位,其创造的剩余价值通过数据垄断、流量变现被平台资本占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导致国际分工中的不平等加剧,剩余价值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劳资矛盾提供了锐利武器,也为制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劳动保障等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它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驾驭资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一实践指向使其成为最具现实针对性的理论之一。

相比之下,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其“实用性”更多体现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革命道路的设计上,它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原则,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用性”具有更强的历史条件依赖性:在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背景下,它强调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在当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其实现形式需要根据各国国情进行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又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灵活性,但需注意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用性”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前提——只有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剥削本质,才能科学设计解放道路。

从理论功能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实用性”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特征,它们不直接提供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是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历史唯物主义教会人们“如何解释世界”,剩余价值理论则帮助人们“在何种条件下改变世界”,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理论内核,其实用性不在于提供一成不变的答案,而在于提供与时俱进的思考框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集中体现为: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用剩余价值理论规范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资本行为,二者共同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实用性”并非否定其他组成部分的价值,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的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分析复杂问题的实用工具;阶级斗争理论在特定历史时期(如革命年代)具有直接的实践指导意义,但整体而言,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因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根本性,以及对经济关系这一社会基础层面的深刻剖析,成为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最实用”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解释了世界,更提供了改变世界的钥匙,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经170余年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实用的哲学基础?
A1:历史唯物主义的实用性体现在其为分析社会现实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它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求从物质生产方式出发理解社会现象(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方法论帮助人们穿透历史唯心主义的迷雾,准确把握社会问题的本质,在分析当代社会矛盾时,历史唯物主义引导人们关注所有制、分配制度等经济根源,而非停留在意识形态或文化现象层面;在实践层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体现,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推动改革的理论基石,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教条,而是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用工具”。

Q2: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社会是否仍具有实用性?
A2: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解释力,尽管资本主义形态发生了新变化(如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兴起),但其剥削本质未变:在平台经济中,劳动者通过数据劳动创造的价值,被平台资本以“剩余价值”形式占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加剧了国际不平等,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增殖的内在逻辑,为分析当代劳资矛盾、经济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提供了科学依据,它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启发社会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中完善劳动法规、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是剖析资本主义的“手术刀”,也是规范市场经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实用指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