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旅游资源分哪8个主类?自然与人文具体包含哪些?

旅游资源根据其性质、特征和吸引力的不同,通常被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别,这些主类系统涵盖了自然、文化、社会等多种类型的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外较为通用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17)国家标准,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个主类,每个主类下又分出亚类和基本类型,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分类体系,以下对这8个主类进行详细阐述。

旅游资源分哪8个主类?自然与人文具体包含哪些?-图1

第一大主类是“地文景观”,指由地质、地貌、构造、地层等自然要素形成的景观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类包括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岛礁等,基本类型涵盖山丘、峰林、峡谷、岩石洞与岩穴、火山熔岩、沙丘地、岸滩、洲岛等,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属于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则属于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的代表;云南石林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范,属于岩石洞与岩穴类,地文景观以其雄、奇、险、幽、秀的特质,成为登山、探险、科考、观光等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

第二大主类是“水域风光”,指以水体为核心形成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河流、湖泊、瀑布、泉、冰川、海域等多种类型,亚类分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川与积雪等,基本类型如观光游憩河段、沼泽湿地、悬瀑、冷泉、观光游憩海域、现代冰川等,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的河川景观著称;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成为人文与水域风光融合的典范;黄果树瀑布作为亚洲最大的瀑布,属于水域风光中的典型代表;西藏的纳木错和青海湖是高原湖泊的代表,而九寨沟则以彩池、瀑布、雪山、森林的组合景观闻名于世,水域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提供漂流、划船、温泉疗养等旅游体验,同时兼具调节气候、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

第三大主类是“生物景观”,指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景观资源,包括森林、草原、花卉、野生动物栖息地等,亚类分为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基本类型如古树名木、草原、草甸、花卉专类园、水生动物栖息地、鸟类栖息地等,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著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典型的温带草原景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栖息地闻名;云南罗平的油菜花海则属于花卉景观的代表,生物景观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开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观鸟、摄影等活动,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大主类是“天象与气候景观”,指由天文气象、气候现象等形成的景观资源,具有季节性、短暂性和地域性特征,亚类分为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自然景象等,基本类型如极光、海市蜃楼、佛光、云海、雨凇、雾凇、避暑气候地、避寒气候地等,吉林雾凇以其“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独特景观闻名;黄山云海因其变幻莫测成为四绝之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胜地;而南极的极光则是天象景观的极致代表,这类景观虽然观赏时间受限,但因其稀缺性和独特性,往往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第五大主类是“遗址遗迹”,指人类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亚类分为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军事遗址遗迹、交通遗址、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址、烽燧等,基本类型如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层、原始聚落遗址、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废弃寺庙、长城段落、古驿站等,西安半坡遗址属于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北京故宫、颐和园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万里长城是军事遗址与长城遗址的典型代表;元谋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则是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存,遗址遗迹承载着历史信息,是开展历史文化旅游、研学旅行的重要资源。

第六大主类是“建筑与设施”,指人类建造的具有观赏、使用、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和活动场所,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类别,亚类分为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等,基本类型如风景游赏区、展览展示场馆、景观桥梁、特色民居、特色街巷、车站、码头、堤坝、水库等,天坛、故宫属于综合人文旅游地;鸟巢、水立方是单体活动场馆的代表;赵州桥是景观建筑的典范;北京胡同、江南水乡民居属于特色居住地;都江堰则是水工建筑的杰出代表,建筑与设施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还为游客提供了观光、体验、休闲等多种功能。

第七大主类是“旅游商品”,指旅游目的地可供游客购买的地方性特色产品,包括实物商品和文创产品等,亚类分为地方旅游商品、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其他物品等,基本类型如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制品、水产品制品、中药材、漆器、编织品、陶瓷、书画等,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属于地方旅游商品中的菜品饮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新疆的葡萄干是农林畜产品制品的代表;苏州的苏绣、景德镇的陶瓷是传统手工产品的典范;西藏的唐卡、北京的景泰蓝则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不仅能为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传播地方文化,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延伸。

第八大主类是“人文活动”,指反映地方民俗、文化、艺术等的人类活动,是动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亚类分为人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现代节庆、民间演艺等,基本类型如人物事迹、文学艺术作品、民间舞蹈、传统礼仪、特色民俗、庙会、文化节、体育赛事等,孔子、屈原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属于人事记录;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属于艺术;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属于民间节庆;陕西的秦腔、安塞腰鼓是民间演艺的代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则属于现代节庆的范畴,人文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能够让游客深入体验地方文化,是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的核心资源。

以下通过表格简要概括8个旅游资源主类及其核心特征:

主类 核心特征 典型例子
地文景观 以地质地貌为核心,具有雄、奇、险、幽等特点 黄山、张家界、石林
水域风光 以水体为核心,形态多样,兼具观赏与体验功能 三峡、西湖、黄果树瀑布
生物景观 以动植物及其环境为特色,具有生态与美学价值 西双版纳雨林、呼伦贝尔草原、九寨沟
天象与气候景观 由天文气象形成,季节性强,稀缺性高 吉林雾凇、黄山云海、南极极光
遗址遗迹 历史遗存,承载文化信息,具有科研与教育价值 兵马俑、长城、半坡遗址
建筑与设施 人类建造,反映地域文化与建筑特色,功能多样 故宫、苏州园林、都江堰
旅游商品 地方特色产品,兼具实用性与纪念价值 景德镇陶瓷、西湖龙井、苏绣
人文活动 动态文化活动,参与性强,体现地方民俗与艺术 泼水节、那达慕大会、京剧表演

相关问答FAQs

Q1:旅游资源的主类划分是否具有国际通用性?
A1: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中的8个主类分类体系具有较强的地域适用性,主要依据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制定,国际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国际旅游资源保护联盟》(IUCN)等机构也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例如UNWTO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文化旅游、专项旅游(如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类别,虽然具体分类方式存在差异,但核心均围绕资源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功能属性展开,各国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本地资源特点进行调整和融合。

Q2:旅游资源是否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主类?
A2:是的,许多旅游资源具有复合性特征,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主类,九寨沟既属于“水域风光”(彩池、瀑布),也属于“生物景观”(原始森林),还兼具“天象与气候景观”(云海、雪景)的特点;丽江古城既是“建筑与设施”(古城建筑、特色民居),也包含“人文活动”(东巴文化、纳西古乐),这种复合性使得旅游资源具有更高的综合价值,在开发时需注重多维度保护和利用,避免单一化开发对资源整体性造成破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