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主要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间跨度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探索救国道路的关键阶段,以下从单元核心主题、重要事件、历史意义及思维导图构建要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梳理关键知识点,最后附相关FAQs。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才高效?-图1

单元核心主题与历史背景

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为主线,深刻反映了在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与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此后,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分裂并存,最终通过武装斗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清晰展现了中国人民从“被动挨打”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重要事件与知识点梳理

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学生发起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其核心意义在于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嘉兴南湖),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合作期间,创办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这次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和领导权的重要性。

土地革命与农村包围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力量,发动南昌起义(1927年,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一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土地革命深入开展,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长征与遵义会议

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火种。

单元历史意义与思维导图构建要点

本单元的历史意义在于:第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第二,土地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突破了苏联革命模式的束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后续革命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可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核心,分三个主干:

  1. 开端(五四运动背景、经过、意义);
  2. 发展(中共诞生、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3. 转折(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每个主干下再细分具体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等分支,形成清晰的逻辑结构。

关键知识点表格梳理

时期 重大事件 时间 与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五四运动 1919年 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国共合作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推动国民大革命兴起。
武装斗争开端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力量。
革命道路探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7年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革命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关FAQs

问题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答: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主力从学生发展为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如辛亥革命)有着本质区别。

问题2:遵义会议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答:遵义会议在长征途中召开,集中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为后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