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今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已公布?今年录取研究生多少名了?

截至目前,我校2024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已进入尾声,各批次录取结果陆续公布,根据招生办公室最新统计数据,今年共录取研究生185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620名(含全日制1350名、非全日制270名),博士研究生230名(含全日制210名、非全日制20名),这一录取规模较去年增长12%,反映了学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持续投入和社会对学校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可。

今年研究生录取人数已公布?今年录取研究生多少名了?-图1

从招生类型来看,全日制研究生仍为主体,占比约84%,符合学校以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为主的目标;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主要面向在职人员,集中在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领域,占比16%,体现了服务社会需求的灵活性,在学科分布上,工学、理学、医学三大传统优势学科录取人数占比达65%,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方向增长显著,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学位点,录取人数较去年提升25%,凸显学校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布局。

生源质量方面,今年共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万名考生报考,报录比达15.2:1,较去年提高1.8个百分点,录取考生中,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生占比32%,较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具有科研经历或发表学术论文的考生占比41%,反映出学校对创新能力的重视,通过“夏令营推免”“专项计划”等渠道录取的优秀生源比例达28%,强基计划”直博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均超额完成招生指标。

在国际生源方面,今年共录取来自23个国家的留学生研究生58名,其中攻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留学生占比65%,主要分布在汉语言文化、国际贸易、环境工程等专业,较去年增长15%,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还通过“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等模式,派出联合培养研究生120名,国际化培养体系日趋完善。

为保障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阳光招生”政策,建立“初试+复试+综合评价”的多维度考核体系,复试环节采用笔试、面试、实验操作、心理测试等多种形式,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特殊群体,学校设立“绿色通道”,对贫困地区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等实行政策倾斜,今年共录取各类专项计划考生85名,占录取总数的4.6%。

在培养保障方面,学校投入超3000万元用于研究生科研平台建设和奖助体系完善,设立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企业专项奖学金等,覆盖率达95%,平均奖助金额较去年提高10%,新建5个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实验室,与华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30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双轨培养路径。

以下是2024年研究生录取人数的详细分类统计:

招生类型 总人数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占比
硕士研究生 1620 1350 270 6%
博士研究生 230 210 20 4%
合计 1850 1560 290 100%
学科门类 录取人数 占比 较去年增长
工学 780 2% +15%
理学 320 3% +8%
医学 290 7% +10%
管理学 210 3% +5%
文学 120 5% +3%
其他(艺术等) 130 0% +2%

相关问答FAQs:

Q1:今年研究生录取中,专项计划(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录取情况如何?
A1:今年我校专项计划共录取85名研究生,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45名(硕士35名、博士1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25名(硕士20名、博士5名),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15名(硕士12名、博士3名),所有专项计划考生均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或推免选拔,并在复试中结合政策要求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录取质量与公平性。

Q2: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模式和证书授予方面有何区别?
A2: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指导等方面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学习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采取周末授课、集中授课或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制一般为2-3年,适合在职人员;全日制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学制2-3年,证书授予方面,两者完成学业后均获得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证书编号注明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全日制),但法律效力相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