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2023年11月期间,我国部分省份因极端天气、疫情反复等特殊原因出现了局部停课情况,主要集中在受强降雨、寒潮或疫情影响较重的地区,以下是具体情况的梳理及相关分析:
停课事件概述
-
甘肃省
11月初,甘肃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雪和寒潮天气,其中张掖市、酒泉市等地的山区及乡镇学校因道路结冰、能见度低,于11月2日至3日临时停课1-2天,当地教育部门要求学校通过线上教学方式保障课程进度,并对寄宿生做好保暖和安全防护。 -
河南省
11月中旬,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等受新冠疫情小范围反弹影响,部分中小学班级出现阳性病例,相关班级于11月15日至17日暂停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授课,教育部门同步启动应急响应,加强校园消杀和师生健康监测。 -
云南省
11月下旬,云南省昭通市、丽江市等地因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预警,部分乡镇学校于11月25日至26日停课避险,当地政府联合学校对山区学生采取“一对一”联系,确保安全转移。
停课原因及应对措施
省份 | 停课时间 | 主要原因 | 应对措施 |
---|---|---|---|
甘肃 | 11月2日-3日 | 强降雪、寒潮 | 启动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线上教学,保障寄宿生生活物资 |
河南 | 11月15日-17日 | 疫情小范围反弹 | 班级线上授课,校园全面消杀,师生每日核酸检测 |
云南 | 11月25日-26日 | 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 停课避险,转移学生,线上同步授课 |
停课影响与政策背景
此次停课事件反映出我国教育系统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应急能力,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停课不停学”,要求各地建立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机制,甘肃省在2022年已出台《极端天气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指引》,明确停课标准和教学衔接方案;河南省则依托“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教学全覆盖。
相关问答FAQs
Q1:停课期间学生如何保障学习进度?
A:教育部门通常要求学校通过线上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等)同步授课,布置作业并批改反馈,对于无网络条件的学生,部分学校会通过邮寄教材或教师上门辅导等方式补课,课程内容会适当调整,后续通过压缩周末或延长学时补足课时。
Q2:家长需配合做好哪些工作?
A:家长需配合学校完成健康监测(如疫情期间每日上报体温),督促学生按时参加线上课程,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在极端天气停课期间,避免让孩子外出,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确保居家环境安全。
总体来看,11月各省停课事件均为短期、局部调整,未对整体教学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各地通过灵活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和教育 continuity,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停课期间的教学衔接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