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听起来很专业,但其实拆开看特别简单,就像我们平时交朋友、买东西一样,互联网思维就是把这种日常的逻辑用到做生意、做产品上,今天用大白话给大家讲透,保证听完就能用,不用死记硬背,理解了就能举一反三。
先搞懂:互联网思维不是“高大上”,而是“接地气”
很多人觉得互联网思维是科技公司的专利,其实不是,它核心就三点:把人当人看、把事做简单、把价值做长久,传统思维可能是“我有什么卖什么”,互联网思维是“你需要什么我做什么”;传统思维是“一次性买卖”,互联网思维是“长期做朋友”。
第一块:用户思维——所有生意的基础
用户思维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不是“我觉得用户需要什么”,比如你开一家奶茶店,传统思维可能是“我喜欢珍珠奶茶,就做珍珠奶茶”,互联网思维是“我的顾客是谁?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学生喜欢便宜又好玩的,上班族喜欢健康提神的,那我得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产品和优惠”。
具体怎么做?记住三个词:痛点、痒点、爽点。
- 痛点:用户最头疼的问题,比如上班族没时间做早饭,这就是痛点,预制早餐”就火了。
- 痒点:用户心里想要但没说出来的,比如年轻人拍照喜欢发朋友圈,奶茶店做“颜值超高、出片好看”的杯子,就是挠痒点。
- 爽点:用超出预期的体验让用户开心,比如海底捞等位时提供免费美甲、小零食,就是让用户“哇,太贴心了”的爽点。
举个反例:有些APP一打开就是满屏广告,用户想用个功能找半天,这就是典型的“只顾自己赚钱,不管用户体验”,违背了用户思维。
第二块:简约思维——少就是多,简单才高效
现在大家都忙,没人有耐心研究复杂的东西,简约思维就是“做减法”,让用户用起来“不费劲”。
- 产品设计:功能越少越好,但核心功能一定要强,比如微信刚出来时,就做“聊天+朋友圈+支付”,没搞一堆乱七八糟的功能,所以成了国民级APP,反例有些办公软件,加了一堆用不上的功能,用户吐槽“比PPT还复杂”。
- 信息传递:一句话说清你是谁、能干嘛,怕上火喝王老吉”,直接戳中用户需求;如果写成“本饮品选用天然草本原料,经过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户早就划走了。
- 流程简化:让用户用最少的步骤完成操作,比如淘宝买东西,以前要注册、登录、选地址、填卡号,现在支持“微信一键登录”“地址自动填充”“指纹支付”,就是简化流程。
第三块:迭代思维——先上线,后优化,小步快跑
很多人做事总想“一步到位”,做出“完美产品”再上线,结果市场早变了,互联网思维是“先完成,再完美”,用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优化。
- 快速上线:做出最小可用产品(MVP)就推向市场,比如你想做一款学习APP,不用一开始就做“题库+视频+社区+打卡”,先做个“只背单词”的小程序,上线看用户反馈,有人觉得“单词不够用”,那就加题库;有人说“想学语法”,再加视频,慢慢迭代。
- 持续优化:根据用户反馈改产品,比如抖音刚出来时,只是个15秒音乐短视频APP,后来根据用户“想看别人生活”的需求,加了“同城”“直播”;根据商家“想卖货”的需求,加了“小黄车”,都是一步步迭代来的。
- 接受不完美:没人能一次做对,关键是“边做边改”,就像你写文章,第一版肯定不完美,发出去看读者评论,改第二版、第三版,才会越来越好。
第四块:流量思维——用户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
流量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精准的人越多越好”,传统思维是“砸广告打品牌”,互联网思维是“找到用户聚集的地方,让他们主动来找你”。
- 哪里找流量: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抖音、小红书,这些就是流量池,比如卖母婴产品的,小红书上有很多宝妈,就在小红书分享“育儿经验”“好物推荐”,吸引精准用户;做知识付费的,就在抖音做“1分钟学小知识”的短视频,关注你的人就是潜在客户。
- 流量怎么留:把“一次性流量”变成“长期流量”,比如你开了一家淘宝店,用户买了一次就走了,很可惜;但如果加微信,发“专属优惠”“新品预告”,用户就可能复购,这就是“私域流量”——把公域平台的用户,引到自己的微信、社群里,长期维护。
- 流量怎么变销量:先给价值,再谈赚钱,比如你想卖“英语课”,先在抖音发“免费教10个英语口语短句”,用户觉得有用,就会关注你;然后再说“想系统学英语的,可以来听我的体验课”,这样转化率就高了,比直接打广告卖课效果好10倍。
第五块:数据思维——用数据说话,而不是“我觉得”
传统做事靠“经验”“感觉”,互联网思维靠“数据”,数据不会骗人,能告诉你用户真正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 看什么数据:不同行业看不同重点,电商看“点击率、转化率、复购率”,比如你开网店,发现某款产品点击率很高但没人买,可能是“图片好看但价格贵”或“详情页写不清楚”;教育机构看“完课率、续费率”,比如直播课有人报名但没人听完,可能是“内容太枯燥”或“节奏太慢”。
- 怎么用数据:小步测试,快速调整,比如你写公众号文章,不知道标题哪个好,就发两个标题(A标题给1000人看,B标题给1000人看),看哪个打开率高,以后就多用这种标题。
- 避免误区:数据不是“堆数字”,而是“找规律”,比如某天店铺销量暴涨,别光高兴,要分析是“因为做了活动”“还是某个网红推荐了”,找到原因,才能复制成功。
互联网思维不是“万能公式”,是“思考方式”
其实互联网思维没什么复杂的,就是把“用户当朋友”“把产品做简单”“把事情做长久”,不管是开小卖部、做服装店,还是做APP,只要记住“先想别人要什么,再想自己给什么”,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相关问答FAQs
Q1:我是小商家,预算有限,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做生意?
A:小商家不用追求“高大上”的互联网玩法,从“用户思维”和“简约思维”入手最实在,比如先搞清楚“我的老顾客是谁?他们喜欢什么?”,然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做调整(比如学生多的奶茶店,推出“下午茶套餐+拍照打卡墙”);再用“免费+社群”的方式留客,比如加微信送小料,拉群发“每日特价”,慢慢积累老客,比砸广告省钱又有效。
Q2:互联网思维是不是只适合年轻人和互联网行业?
A:当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任何行业、任何年龄层都适用,比如菜市场卖菜的阿姨,用“微信支付”“免费送货上门”,就是用了“便捷思维”;小区门口的理发店,推出“会员储值送剪发”,就是用了“长期思维”;就连传统制造业,比如卖家具的,做“线上3D看家具+免费上门测量”,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关键是不管做什么,都要想着“怎么让用户更方便、更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