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漫画版拆掉思维里的墙,如何用画面打破固有认知?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焦虑,甚至停滞不前,很多时候并非能力不足,而是思维里无形的“墙”禁锢了我们的行动力,就像《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畅销书中揭示的那样,许多限制性信念如同看不见的牢笼,让我们在自我设定的边界内打转,而漫画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恰好能将抽象的思维困境具象化,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看清那些阻碍成长的“墙”,并找到拆解的方法。

漫画版拆掉思维里的墙,如何用画面打破固有认知?-图1

漫画中常常通过夸张的场景和隐喻的情节,展现思维定式的荒谬性,有人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给自己贴上“学渣”的标签,从此逃避学习,画地为牢;有人害怕失败,干脆拒绝尝试任何有挑战性的任务,美其名曰“求稳”,实则是在恐惧面前缴械投降,这些画面看似荒诞,却真实反映了我们生活中的思维惯性——把偶然的挫折当作永恒的失败,把未知的恐惧当作确定的结局,正如书中所说,“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来的”,当我们被“我不行”“我会失败”这样的念头裹挟时,就已经主动放弃了成长的可能性。

拆掉思维里的墙,首先要学会觉察这些限制性信念,漫画中常用“内心独白”或“思想气泡”来呈现角色的真实想法,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主角如何被负面念头控制,一个角色在面试前反复告诉自己“我肯定不行”,结果真的表现得紧张结巴;而当他尝试用“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替代消极暗示时,状态明显改善,这提醒我们,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改变说话的方式,往往能改变思维的方向,当我们开始质疑“我真的不行吗?”“这个想法是真的吗,还是我自己的想象?”,就已经迈出了拆墙的第一步。

漫画通过对比不同的思维模式,展现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巨大差异,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失败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每一次挫折都是学习的机会,漫画中两个角色面对同样的难题:一个说“我天生就不擅长这个”,直接放弃;另一个说“我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后者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这印证了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世界的任何不确定性。”

漫画还揭示了“受害者心态”这一思维陷阱,有些人习惯于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于外部环境或他人,都是因为运气不好”“如果当初有人帮我,我就不会这样”,这种思维让人陷入被动,失去改变的动力,而漫画中的“觉醒者”角色往往能意识到,即使无法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对环境的看法和应对方式,就像书中所说,“人生不是一场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当我们停止抱怨,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就已经从“受害者”变成了“掌控者”。

值得一提的是,拆掉思维里的墙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反思,漫画中可能会展现主角反复陷入思维困境又不断挣扎的过程,这恰恰提醒我们,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尝试一件以前不敢做的事,挑战一个长期固有的观念,记录下那些限制自己的想法,并逐一用更积极、更开放的信念去替代,就像拆除一堵墙,需要先找到砖块,再一块一块地挪走,思维的改变也需要耐心和勇气。

思维“墙”的类型 具体表现 拆解方法
固定型思维 认为能力天生不变,害怕挑战 用“成长型”语言替代,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受害者心态 归咎外部环境,抱怨他人 停止抱怨,聚焦“我能做什么”
消极自我暗示 反复强化“我不行”“我会失败” 用积极肯定替代,记录成功经验
完美主义陷阱 因害怕不完美而拖延、不敢开始 接受“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小步快跑

通过漫画这种形式,抽象的“思维之墙”变得可视、可感,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正如《拆掉思维里的墙》所倡导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建筑师”,打破那些无形的限制,活出更自由、更开阔的人生,这需要我们保持觉察的勇气,改变的决心,以及持续行动的毅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拆掉思维里的墙,让生命的可能性无限延伸。

FAQs
Q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被思维里的“墙”困住了?
A1: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正被思维“墙”限制:①面对机会时第一反应是“我不行”“我做不到”;②习惯用“总是”“从不”等绝对化词语描述自己或他人(如“我总是搞砸事情”);③害怕失败,宁愿不做也不愿尝试;④将挫折归咎于外部因素,拒绝承担责任;⑤长期感到焦虑、迷茫,觉得生活缺乏可能性,此时可以尝试记录自己的自动思维,并质疑这些想法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开始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Q2:拆掉思维里的墙后,生活一定会变好吗?
A2:拆掉思维里的墙不等于生活会一帆风顺,但它能让你在面对困境时有更强大的应对能力,思维改变后,你会更积极地看待问题,从“为什么是我”转变为“我能学到什么”,从逃避挑战转变为主动成长,虽然挫折依然存在,但你不再被恐惧和自我怀疑裹挟,而是能更从容地寻找解决方案,在过程中积累经验和信心,这种内在的转变,会让你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拥有创造更好生活的主动权,这才是“拆墙”的真正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