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教育网

二建建筑实务思维导图

建建筑实务思维导图,系统梳理知识点,涵盖施工技术、管理与法规

《二建建筑实务思维导图详细解析》

二建建筑实务思维导图-图1

建筑工程技术要求

(一)结构设计原则

要点 说明
安全性 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可能遇到的各种荷载作用下保持稳定,不发生倒塌等危险情况,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计,合理布置承重构件。
适用性 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需求,如空间布局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等,像住宅要保证各房间的大小和形状适合居住生活,公共建筑要考虑人员流动和集会等活动的空间要求。
耐久性 使建筑物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抵抗自然环境中的侵蚀因素,比如采用防腐涂层保护钢结构,选用抗风化性能好的材料用于外立面。

(二)材料性能特点

  1. 水泥

    强度等级多样,不同等级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部位,如高标号水泥常用于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低标号则可用于一般基础等对强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地方,其凝结硬化过程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施工时需注意养护条件。

  2. 钢材

    具有良好的韧性、塑性和可焊性,热轧带肋钢筋是常用的建筑用钢,在梁柱等主要受力构件中广泛应用,钢材的防火性能较差,需要进行防火处理,如涂刷防火涂料或包裹防火材料。

  3. 混凝土

    由水泥、骨料、水等组成,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来改变其性能,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但抗拉强度较低,常与钢筋结合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提高承载能力和延性,在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振捣密实度,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施工工序与工艺

(一)基础工程施工

工序 操作要点 质量控制重点
土方开挖 按照设计图纸放线定位,采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注意边坡稳定性,避免超挖欠挖。 开挖深度、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有无扰动原状土结构。
垫层施工 铺设砂石或其他材料作为垫层,平整压实,起到找平、传递荷载的作用。 垫层厚度均匀性;材料的密实度;表面平整度。
钢筋绑扎 将基础底板及侧壁的钢筋按规范间距和连接方式进行绑扎固定。 钢筋型号、规格正确;间距均匀;接头位置及质量符合标准;保护层厚度达标。
模板支设 安装木模或钢模,保证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牢固。 模板尺寸精度;垂直度偏差;拼接处密封性;脱模剂涂刷情况。
混凝土浇筑 分层连续浇筑,振捣到位,做好养护工作。 浇筑高度控制;坍落度适宜;振捣效果;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天数。

(二)主体结构施工

  1. 砌体工程

    砖砌体的组砌形式有多种,如一顺一丁等,砌筑时要挂线保证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灰缝饱满均匀,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吸水性强,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防止干缩裂缝产生。

  2.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先浇筑柱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柱模板拆除后要及时进行回弹检测混凝土强度,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梁板的模板支撑体系要经过计算确定,确保能承受施工荷载和新浇混凝土重量。

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

(一)质量检验制度

  1. 自检:施工单位班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自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木工支完模板后自我检查尺寸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2. 互检:不同班组之间相互检查,如钢筋工检查模板工的工作成果是否符合钢筋安装要求,促进工序间的衔接和质量把控。
  3. 专检:专职质量检查员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原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验收等环节,对不合格项下达整改通知单,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二)验收流程与标准

分部工程 合格标准示例
地基与基础 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外观质量、沉降观测记录等。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设计要求;基础无严重缺陷,局部修补后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沉降量在允许范围内且趋于稳定。
主体结构 混凝土强度评定、构件尺寸偏差、垂直度平整度等。 混凝土试块强度代表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构件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垂直度偏差不超过规定限值。
装饰装修 墙面地面平整度、空鼓开裂情况、饰面材料色泽纹理一致性等。 墙面平整度误差小于规定数值;地面无空鼓现象;饰面材料安装牢固,色泽均匀协调。

安全管理措施

(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置

  1. 临边防护:在阳台、楼梯口、通道口等临边部位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高度符合安全标准,防止人员坠落,高层建筑外脚手架周边必须设置双层防护栏杆。
  2. 洞口防护:对预留洞口、电梯井口等进行覆盖或围栏防护,根据洞口大小选择不同的防护方式,如小型洞口可用盖板盖严,大型洞口设置防护门并加锁。
  3. 高空作业防护:为高空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安全网等个人防护用品,搭建操作平台并设置防护栏,在进行吊篮作业时,要确保吊篮的安全性能可靠,配重合理。

(二)安全教育培训与交底

  1. 新工人入场教育:对所有新进场的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级教育,使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
  2. 日常安全交底:在每项施工任务开始前,由技术人员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如在进行塔吊吊装作业前,交底内容包括吊具检查、起吊重量限制、信号指挥等事项。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离析现象该怎么办? 解答:若发现混凝土离析,应立即停止浇筑,对已浇筑部分进行检查,轻微离析可采用二次搅拌的方法解决,即用插入式振捣器在离析部位缓慢插入并上下抽动几次,使粗骨料均匀分布;若离析严重,则需要清除离析部分的混凝土,重新浇筑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分析离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运输距离过长、落差过大或配合比不当等,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如缩短运输时间、降低卸料高度或调整配合比等。

问题二:如何保证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解答:首先要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规范选用合适的砌体材料和砂浆强度等级;在构造上采取措施,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构造柱应沿墙体布置并与圈梁有效连接,形成空间骨架体系,增强整体刚度;墙体的砌筑方式也要符合抗震要求,采用全顺或一顺一丁等组砌形式,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在施工过程中确保灰缝饱满、错缝搭接合理,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和延性,从而有效提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